2009-02-19

【讀書】蘇碩斌。2010。看不見與看得見的台北。左岸文化。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05144

【全書梗概】
舊說以為,台北三市街(艋舺、大稻埕、城內)從"三市街"型態整合為單一都市,是經濟活動與人口繁衍的自然結果。舊說不確。

"台北三市街"整合為"台北市"的現象,是都市"空間均質化"與"空間視覺化",從"地方社會"轉型為"空間社會"的結果。而這個轉變實由1895年日本治台之後,藉由改造士紳階級貫徹警察統治精密人地普查推動都市計劃四個互相依存的步驟進行。

清代社會是"地方社會":國家權力及於縣府,縣府以下由以士紳、富商(合稱紳商)階級為核心的利益集團維持社會秩序;在這樣的社會中,無法以數目字管理,所有的調查統計都以上報交差、不增事務為足。

日本當局首先改造士紳階級,弱化郊商組織,使橫亙在國家權力與人民生活之間的隔膜消失;並以警察制度深入民間,不但能夠強力維持殖民社會的新秩序,還能進行精密的數字統計工作。借由無所不在的警察體系與現代統計技術,日本當局在地圖上就能夠完整呈現台北市的每一塊土地與每一個居民,空間的異質性被打破(均質化),而且能夠被看見(理論上的視覺化)。

掌握戶口與地籍之後,都市計劃的初期重點是公共衛生工程,消弭空間中藏污納垢的死角;接著以道路連結區域,拆除城牆填平窪地以打破區域屏障。當物理空間變得平坦(實際上的視覺化)後,台北三市街居民的心理距離就消失了,於是經濟活動與城市發展超越了市街範圍,台北市成為一個整體。

台北成為現代城市之後,人與土地的關係被切割了,居民不再有在地的親切感。另一方面,艋舺居民與大稻程居民不再有差異,差異存在於台灣人與日本人之間。於是為了有效管理殖民地的手段,反而促成了殖民地人民的凝聚。

從台北1895~1920的變遷,可以觀察到:空間不只是自然空間,它實際是國家權力支配人民的媒介,空間暢通了,國家就能直接介入人民生活

【原書摘要】
日本領有台灣(1895)後,淡水河附近的三個"市街":艋舺、大稻埕、城內迅速發展、聯合,成為現代化的都市:台北。
這樣的轉變,不只是聚落自然的成長與合併,而是從"地方社會"性質的三個市街整合為"空間社會"性質的單一都市。
地方在此指的是一個由住民賦予意義的封閉性場所,空間則是開放而無所不包的自由場所;
國家將土地的"地方"性質轉變為"空間"性質是非常重要的統治手段,而這樣的努力有賴於現代國家統治的型態。

在中國,中央政府權力只及於縣。縣以下是"不透明"的,沒有真正的官僚組織,而是由地方上有來頭名望之人負責指揮"地方社會"。
這些"地方頭人"無官吏之名,有官吏之實,沒有實際的俸祿,因此被准許向鄉里收取規費,成為吏治敗壞的一大因素。
由於頭人弊大於利,政府又無力將官僚體系向下紮根,於是產生另一種維持社會秩序的力量,,也就是士紳與富商。

由於貿易興起的"郊商",與宗族結合,亦與信仰結合,上事政府,下接民眾,擔負維持社會秩序的功能。
然而,就如同地方頭人,士紳的社會定位曖昧不明,一方面是保護者,一方面是剝削者。
士紳糾合社會能量成為利益集團,這些利益集團一方面穩定了地方社會,另一方面卻以械鬥的形式互相競爭,成為社會亂源。
台北城的興築,士紳就發揮了非常大的中介力量,而他們如此大力支持,實是因為可以換得本身的利益。

清代在台灣的洋務運動乍起暴落,雖然引進現代化的設備,卻還沒傳入現代化的精神。
"不能以數目字管理"是最大的癥結,中國的"傳統"照搬到了台灣。於是戶口統計、田土丈量等等經濟資訊過時不堪使用。
而現代化建設過程當中,與其說這些新式建設是進步的表徵,不如說是在舊體系中的勉強實驗。
因為士紳利益集團與無法現代化管理,清代領有的台灣始終停留在三個市街的規模,雖然蓬勃發展卻無法齊心協力。

日本領有台灣之後,透過空間的"均質化"與"視覺化",達成台北地方社會的透明化,從而以空間社會取代了地方社會,以"台北市"取代"台北三市街"。
空間均質化:剷除地方中介社會,包括轉換士紳角色、以警察統治滲透民間,使國家觸及到人民。
空間視覺化:進行都市計劃,包括道路工程、公共衛生工程等,使國家直接掌握空間。

轉換士紳角色:日本攻佔台灣期間,士紳分為內渡與留台兩類,留台士紳又分為與政權結合的新士紳與退隱士紳。
與政權結合的新士紳,在當時有"御用士紳"之名,然而完全喪失舊士紳的權利、尊榮與社會評價。地方社會的中介核心消失了。
由郊商轉型的公會組合,也喪失了參予、主導地方事務的能力,僅限於有關自身利益的陳情。

警察統治制度:日本在台灣的軍政警察逐漸轉為民政警察,亦未國家與社會人民直接連結,不需依賴原有的地方社會仲介體系。
日本建立了新的保甲制度,不同於清代保甲的模糊執行,日式保甲深刻滲透到民間,是統計結構與技術的完美結合,因此被稱為"惡政"。
由於警察取代士紳,監視取代自治,地方社會被國家行政體系滲透,警察政治成為日治台灣的常態。

地方社會的不可穿透性,透過均質化:抹平區域差異,已經變得透明,於是可以進行空間視覺化的統治工作。
首先是全面人口與土地統計。掌握"編戶齊民"是中國自古以有的重要工作,但無法以數字管理的中國實際上從未良好的掌握編戶齊民。
透過無孔不入的警察機關,日本當局能夠精確計算台灣島上所有的人力與地力資源,使得之後的各種公共行政成為可能。
在此,警察的意涵其實是一種國家的統制技術,蒐集資料的過程就是國家介入人民生活的過程。

空間統治的第一階段工作是公共衛生。日軍佔領台灣的過程,熱帶疾病其實是最大的阻力。
確認"衛生第一主義",早期都市建設完全環繞公共衛生議題,是為了讓日本本土更有意願來台投資。
透過衛生死角的排除,空間均質化了,而均質化的空間其實就邁向了視覺化的空間,都市的所有角落都可以被看見。
接著進一步透過新城門、街道取直以及街廓的設計,讓都市中的視線更暢行無阻,最後發展到拆除城牆,使台北三市街的物理阻隔完全消失。

後藤新平是日本在台民政長官的重要人物,他的生物統治技術在日本本土無從發揮,在台灣則可以暢行。他的「行政的秘訣就在於利用人的弱點」十分值得注意,也就是掌握被統治者的弱點,被統治者就會開始同意並信託這個政權
為了更了解這塊土地,他停止了壓抑政策,對風俗習慣進行保留與調查,以數字統計瞭解傳統人民生活,為日後施政鋪路。
從日繪地圖與清官地圖就可以看出來,日本行政系統完整掌握了土地的資訊與人民的生活情報,所有空間都被掌握了,在地圖上日本實現了台灣的均質化與視覺化。
在人口統計上,日本也以數字精確呈現了人口的組成與變遷。由於統計結果是權力運作的張本,當時人民一改舊習,非常重視被調查時所給予的資料,以免被編到錯誤的類別。
台灣於是告別清代地方不透明社會,進入數目字管理時代,日本當局可以以圖統地,以地統人,推行都市計劃與三市街的整合在一九零零年開始得以實現。

統一三市街的規劃,一是以道路連結區域,二是拆除城牆與填平窪地以破除區域間的屏障。
而實際執行這兩項工作,有賴於當局具備了計算人口與土地的能力。
而為了讓國家統治視線穿透整個都市,地方必須被抹除,人與土地必須被切割,居民在城市中不再有在地的親切感。
以往國家遷就地方的觀念不再,為了都市計劃,連人民信仰中樞的廟宇都可以被拆掉改建。

新的空間同質性完成之後,差異不再存在於艋舺與大稻程之間,而在於台灣人與日本人之間。
空間看似人畜無害,其實是國家機器統治的媒介。掌握空間的政府,就掌握了這塊土地,可以隨心所欲的操縱其中的居民生活。

2009-02-16

【歷史印象】舉才

  "得其人"為治國之首要。自傅說舉於版築,至今民國,舉才之法有數變。
  上古有所謂禪讓之說,實為部落共主選舉制度:前任共主不克視事,即由各部落共推一人為新共主;歐洲中世紀時仍有此法,以神聖羅馬帝國為著。所謂傳位於某,疑為原共主提名之權。統治者以外之官吏率由世襲,偶有統治者選任,舉才與否全憑統治者一時之念。上古所舉之才最著者乃鯀禹父子。此時舉才,以專業能力為尚。
  春秋起,貴族流落,世襲家學傳播民間,聰明才智之士接觸既有經典,所獲較世襲子弟猶多,於是百家說起;至戰國時游士大起,布衣與國君一言既合,立為卿相。雖無制度,亦無定時,然能人志士已可主動求舉。所舉之才,以能富國強兵者為先。
  秦時諸家盡廢,尚留律令之學,百姓欲學者"以吏為師",所舉之才猶今之公務員。
  漢高祖下詔求才,明言"吾能尊顯之",文、景亦時常要求百官舉才薦賢,其所求者,漸與秦遠。至武帝元光元年,明定郡縣察舉孝廉之法,元朔元年並規定各郡每年至少舉一名,至東漢末年不輟。所舉者以孝廉統稱,其實有四種:一為品德,孝子廉吏、"賢良方正"屬之,此種人士能作表率,導正風氣;二為知識,通曉經典者屬之,符合提倡學術之政策;三為法律,明白法律者屬之,蓋不明法者不能行政;四為事務,能執辦公務者屬之,國家機器賴此等人運作。
  察舉之法立意甚美,但弊病旋踵浮現。不論經典、律令、事務,多由家學淵源者獨占;孝子廉吏亦由家有仕宦者為先,於是舉才"以位不以賢"的現象在東漢便甚明顯,下開"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之先聲,陳群九品官人法實為順應時勢之制。魏晉遞嬗,非僅曹氏與司馬氏之爭,亦為寒門(曹操宦官養子)與世族(司馬氏儒學世家)之爭。
  李唐起於關中,自始即打壓關東高門世族;武后時,為培植新人,抵抗關東勢力,奠定科舉之法,又是舉才制度之一變。察舉者,已官之人察未官之人,上位之官察下位之吏,所憑者印象;科舉則以文章為憑,較有客觀依據。
  考試舉才至今不輟,所異者為考試內容。唐代科舉名目甚多,明經典亦是一項,但詩賦取士最為時人所重,考場誠無好詩,但舉國務詩,於是有唐一代可稱為"詩唐",乃詩之帝國也。宋代外患憑仍,尚經義策論,有"教戰守冊"等名篇。元明以下,考試內容漸趨一定,以經典章句訓詁為務,不容士子馳騁才華。
  箝制思想,莫若以名利相誘。漢高明言"吾能尊顯之",猶是以名利換取才智;唐代五經正義開始,漸有以應考指定讀物之方式圈囿思想者,但成效不大,王安石頒布自撰之"三經新義",尚被群起攻之。元以後,專制愈盛,科舉乃成為收編文人之工具,八股文原為作文捷徑,而被後世目為陳腐者,實緣於此。
  另外,有人不能無弊。唐代行卷之風盛行,今日稱為公然舞弊,當時不以為忤。至宋以下,糊名、謄卷等防閑之法漸密,但至清代,紀曉嵐猶有"也字不勾"之計。
  民國以來,選舉之制復興,選舉之基擴於全民,而選舉之弊仍時有所聞,蓋人情所在,弊之所在也。自茲而後,尚有其他舉才之法乎?拭目以待之。

2009-02-09

【影集】Lie to Me

  自"CSI 犯罪現場"以來,呈現如何破解罪案、緝捕兇手的影集蔚為大國。印象所及便有"尋骨線索 Bones"、"數字搜查線"、"犯罪心理",以及中國的"大宋提刑官"等等。在書妹的引介之下,"別對我說謊 Lie to Me"是讓人非常驚喜的一部影集。
  這部影集建立在一個主題上:人的表情與肢體動作會洩漏真實的心理狀態。皺眉噘嘴、下巴前伸、聳動左肩、眼球往右轉等等,都是行為心理學家萊特曼博士和他的團隊掌握人心的線索。透過這些轉瞬即逝的下意識"微表情",誠實與虛偽昭然若揭。然而,判別是否撒謊之後,更重要的是了解證人/嫌犯為何撒謊,因此劇中也有精采的推理與心理戰。
  這是一部對白幽默,增長見識的影集,也可以從劇情中看到一些美國生活的內幕。不過建議情侶、夫妻不要看,否則對方的把戲就一覽無疑啦!

【歷史印象】岳飛、秦檜、宋高宗

  誰殺了岳飛?
  高宗父兄身陷敵手,情理法都該北伐;但是一旦徽欽兩帝歸來,他這皇帝還要不要做?
  岳飛深得軍心,曾對皇帝面露不悅,又在罷軍權擔任樞密使時與舊屬連絡?秦檜則謹言慎行,獨排眾議,倡言議和,高宗心裡孰優孰劣?高宗號稱中興聖主,文人會不會在筆下輕輕放過,筆鋒針對實際執行的人?
  宋太祖立下不殺大臣的規矩,岳飛回朝擔任樞密使,身為大臣而獲罪被誅,滿朝文武無言以對,只有韓世忠和一個趙家宗室抱不平,何故?秦檜殺岳飛,為何對岳家後代曲意保全?高宗任秦檜,為何在秦檜行將就木之時罷其相放其子?
  岳飛正直人;亂世之中,正直即是白目。秦檜識時務;亂世之中,識時務不免罵名。高宗教唆殺人,南宋不能免於亂者,高宗有以致之也。

【歷史印象】北宋朋黨

  北宋變法圖強之舉,造成整個宋朝士大夫集團分裂為新舊兩黨。
  所謂新黨,是以王安石為首,及其所引用之章惇、呂惠卿、曾布、蔡京推行新法者。所謂舊黨,是以司馬光為主,反對新法之全部或一部分者。王安石與司馬光、歐陽修、蘇軾等其實都很熟悉,在文章學問上舊黨諸人對王安石都非常佩服。然而一旦反對變法,王安石便認為這些學友食古不化,因此啟用新人。
  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可以分為人才與事務兩方面。在選用人才上,王安石自認為注重才幹,卻因為不能容納異見,實際擢用的都是聽話的人;反對新法的舊黨諸人固然被排擠,對新法有意見的新黨如曾布,也成為剔除的對象。猶有甚者,像呂惠卿、蔡京名為新黨,暗地裡挖王安石牆角,實際上只是為了自己的權力而依附王安石。
  另一方面,許多新法的措施遍及各方面,得罪了權貴不說,卻也讓百姓更加勞苦;權貴利益被干涉自然不會熱心支持,而基層執行的官吏為了績效,根本不管人民的實際需求。例如青苗法原本是立意良好的農民貸款,最後卻變成強迫農民借貸;為了增加"馬力"的保馬法要求保馬之家必須謂戰馬的死亡負責,這些百姓又缺乏養馬的知識與環境,於是成為惡法。於是不論朝野都對新法有意見,但王安石一意孤行。
  真正糟糕的影響是士大夫集團的分裂。王安石罷相是新黨的第一次下野;當新黨再度上台時,已經不是王安石這種理想派,而是呂章蔡等等野心份子,利用變法打擊異己了。第一次新舊黨爭是君子意見之爭,有西方政黨輪替之影;第二次新舊黨爭卻是小人意氣之爭。

2009-02-08

【歷史印象】教廷史上的三國鼎立

  被佩托拉克稱為"巴比倫幽居"的教皇流浪亞威農事件,在格利高里教宗返回羅馬後算是結束了。由於羅馬人揚言:"給我們羅馬人的教宗,不然給你們好看!"於是義大利人烏爾班六世作為折衷方案即位。
  烏爾班教宗雖然銳意改革,卻非常沒有口德,用"白痴"等等字眼形容其他樞機,把周圍人都得罪光了,部分樞機於是脫離教廷,另選教宗,在亞威農就職,並宣稱羅馬的教宗是暴民壓力下選出來的,不算數。
  教會自此分為羅馬教宗和亞威農教宗兩大系統,兩邊都是樞機主教選出來的,各自擁有支持的教士與世俗政權撐腰。於是有學者援引四世紀初舉行的"尼西亞大公會議",主張藉由這個教廷原有的傳統來解決教會史上最大的問題。
  問題來了:大公會議必須由教宗召開,可是應該請哪個教宗召開呢?召開會議是為了決定誰是教宗,但不決定誰是教宗就不能召開會議!
  後來會議還是在比薩召開了。協調不成之後,決定廢去兩個教宗,另選新任。而兩個舊教宗都不承認新教宗,於是在羅馬、亞威農之外,又多了個比薩系統,三國鼎立完成。(喂)

2009-02-06

【歷史印象】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 Capitalism 的開端可以追溯到十二、三世紀的威尼斯,但這個名詞的出現則在十八、九世紀,作為當時思想家抨擊的標靶。而且,到底什麼是資本主義,它是一種理想、描述或者是體制,也還沒有定論。

  資本主義似乎是指這樣的一個現象:由於私有財產獲得保障,個人開始願意將手中的資本投入國家社會的生產行業,以換取更大的收益;而私人資本因此開始獲得政治上的權力,可以影響國家的政策。

  資本主義的字根是資本 capital ,這個字的另一個意義是首都。但是並沒有所謂的首都主義(笑)。另外,馬克思不知道什麼是"資本主義"。

【歷史印象】文藝復興時代

  文藝復興 Renaissance 時代是歐洲歷史的問題兒童:它與中世紀的傳承關係、時人對基督教的態度、發源地與傳播路線、究竟是復興抑或中斷了中世紀以來的成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傳統派以普爾卡為首,他也是首先提出文藝復興這一名詞的人。該派認為中世紀野蠻而黑暗,一切被基督教教會掌控,不求進步,直到義大利開始闡發人文主義,重視個人價值,振興了整個時代的經濟與學術。

  反對派針對傳統說法,從各方面加以質疑。普遍的想法是認為中世紀在藝術或是科技都有可取之處;有的認為這些遺產滋生了文藝復興,有的認為所謂的文藝復興反而傷害了萌芽中的科學思想,有的指出文藝復興使得中世紀醇美的基督教社會轉為縱欲私利的墮落文化。反對義大利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是另一個重點,法國與德國學者認為義大利是受到法國的影響,部分學者還認為義大利文化使日耳曼純正傳統攙入了雜質。

【歷史印象】台灣開發(元~日治時期)

  台灣在元代正式出現於歷史記載當中;對於大陸思維的中華帝國而言,海上孤島並不是開發重心,直到清代康熙,朝廷對台灣的態度仍是「我不吃別人也別想吃」。劉銘傳大力推行洋務運動,台灣成為現代化模範省,但劉氏去職、邵友濂接任後,洋務運動便停滯下來,可見清廷不再支持台灣的急速現代化。

【經濟】由於海陸交界的地理位置,台灣很早就成為歐洲貿易船隊通往清帝國、日本幕府的跳板,不斷受到荷蘭、西班牙的覬覦,紅毛城、熱蘭遮城便在這時期建立。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自己也對台灣有高度的興趣。在清代,台灣受到中國政策限制,不再能夠進行對外貿易;直到中國被迫開港,台灣再度回到國際貿易網絡,以烏龍茶、蔗糖與樟腦為大宗。日本獲得台灣之後,台灣的貿易對象就以日本為主了。

【軍事】台灣原住民與原住民、原住民與移民、移民與移民的衝突,是從荷蘭佔領、清朝管轄到日本治理時期島內政治的重要特徵。政府管理政策必須宣示所謂的漢番界線,而荷蘭與日本鎮壓地方叛亂時,都利用漢番矛盾減少本身的損失。

【文化】鄭經時代開始興建儒學系統。外國傳教士以設計書寫系統與醫療服務深入漢人與原住民內部,以馬偕與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為主,長老教會始終很留心並勇於對時政發表意見。日治時期藉由六三法等等法案,使日本"一國兩法域",台灣地區不能完全享有憲法保障,而且這些法案是針對台灣地區,台灣人民在日本本土則享有更多的權利。在台灣狀況穩定之後,日本開始推行各種建設,後期則開始推行日語教育、更改姓名等皇民化運動,轉變為內地延長主義。

2009-02-05

【遊戲誌】文明戰記:停戰

  阿拉伯與日本的敗北,除了科技上的差距外,腹地狹小,缺乏防禦縱深是最大的原因。

  俄羅斯比他的盟友多了三項防禦優勢:位處內陸,阿書王又無法說服不列顛伊莉莎白女王借道北極海域,印度海軍無法助攻;領土防禦縱深極長,轟炸機航程僅能及於烏拉山南北兩城;與印度陸疆接壤,又獲得週圍國家的不干涉保證,可以從各方向取道突襲。

  印度首先借道波斯北方領土,摧毀北極圈內的俄羅斯城市;接著取道西班牙在北極圈的殖民地,與阿富汗第二批北方軍團夾擊北烏拉城,阿富汗又派出兩個西方軍團,一部圍攻南烏拉城,另一部直接襲向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北烏拉在砲兵師不計代價的猛攻下陷落,阿書王下令放棄原本依山傍水,位處平原的地點,遷移到礦產較富的北烏拉隘口建立新城。南烏拉隨後失守,印度放棄原地,在東北方重建新南烏拉城。

  就在阿書王以為戰況順利,下令新城市開始建設,各部軍團直奔俄羅斯中心時,俄羅斯動員全國三分之二的兵力,傾巢而出,兵分三路,聖彼得堡軍團首先奪取了西班牙的殖民地,鞏固北方;接著假道波斯南北領土,摧毀了尚未設防的天山殖民地;莫斯科方面派出騎兵與砲兵的混成軍團,奪取南烏拉新城,將殘餘的北方、西方軍團與阿富汗的聯繫切斷;又有十餘師炮兵從裏海沿岸逼近,直接威脅阿富汗的農牧設施。

  西方軍團統帥決定採用圍魏救趙之策,挺進並消滅了俄羅斯的衛星城市,控制俄羅斯平原中部;情報人員指出聖彼得堡的軍團不得不派遣部隊協防首都,無法增援南烏拉城。北方軍團趁佔領西班牙的俄軍尚未站穩腳步時,再度攻城收復友邦失土。接著新訓練的炮兵抵達阿富汗,加入戰鬥,嚴重打擊了南烏拉城外的俄軍,裝甲師收復南烏拉新城。

  南烏拉山形勢,爆炸圖示為俄軍曾抵達的地點:


  這時,蟄伏在西伯利亞森林中的俄國陸戰隊又逼近了防禦薄弱的北烏拉新城。就在戰況看似會僵持下去之時,新佔領的台灣驚傳暴動,整個日本列島又遲遲不能脫離戰時體制,人心浮動,有可能被中國漁翁得利。阿書王只好主動派出特使,在二O一七年與俄羅斯簽訂平等和約,結束了長達三十年的對俄戰爭,先進行安內的工作。

【酷研究】鈕釦論050424?

佛洛依德以為,人們的無意識動作都表現出對性 sex 的習慣與看法;扣鈕釦一事也不例外,凸起的公扣與凹下的母扣分別象徵兩性性徵,以此我們推論出「鈕釦定律」:

01.扣鈕釦是一種性行為。

根據鈕扣定律,你就能夠藉著一個人扣鈕扣的表現,推斷他的性生活。

一、扣鈕釦的時空環境代表對性的態度:
02.在他人面前扣鈕釦是一種性暗示。
03.喜歡在公共場合扣鈕釦是性開放。
04.一個人躲起來偷偷扣鈕釦是性自卑。
05.在衣櫥或穿衣鏡前就扣好鈕釦者,性伴侶固定。
06.邊走出大門邊扣鈕釦者,喜歡忙裡偷閒玩一場。
07.咬著土司提著事務包單手扣鈕釦的,熱中於辦公室性愛。
08.坐在車上才扣好鈕釦者,車床族特質明顯。
09.到了上班上學地點還沒扣好鈕釦的,表示你動作實在太慢了。

二、扣鈕釦的習慣代表性生活的模式:
10.扣上頸部鈕釦表示性壓抑。
11.一定要把鈕釦都扣上表示性生活規律但少變化。
12.扣鈕釦按照順序,表示行房時循序漸進千篇一律。記得下達安全規定。
13.扣鈕釦不按順序,表示行房時不按牌理出牌。注意對方叫的名字是誰。

三、扣鈕釦時發生障礙表示性生活有缺陷:
14.穿衣服會扣錯鈕釦表示有性出軌的意圖。
15.不願意扣上釦子表示性冷感。
16.不知道要扣釦子表示性無知。
17.不知道怎麼扣釦子表示性知識貧乏。
18.怎麼樣都扣不好鈕釦表示性無能

四、對鈕釦的管理是對性的習慣:
19.喜歡撫摸鈕扣是有自慰習慣。
20.無聊時將鈕扣反覆解開扣上,表示性衝動。
21.鈕釦一掉立刻縫補,表示重視性機能保健。
22.鈕釦掉了找人縫補,表示依賴藥物維持性功能。
23.鈕釦掉了很久沒補,表示這人邋遢又沒人管。

五、對他人鈕釦有意見者:
24.教人扣鈕釦是性教育。
25.幫人扣鈕釦是性服務。
26.未經同意幫人扣鈕釦是性騷擾。
27.幫人扣鈕釦後要求回饋是性交易。
28.拔人扣子是性虐待。
29.喜歡提醒人扣鈕釦表示喜歡主導性行為。
30.喜歡議論他人的鈕釦表示性變態。

你的鈕釦習慣為何呢?

2009-02-04

【遊戲誌】文明戰記:日本

  日本海軍發展以量取勝,擁有眾多風帆動力船艦。太平洋區的印度潛艇、運輸艦出動獵殺,無數滿載士兵與軍械的補給船艦全部葬身海底。

  然而憑恃著防空步兵,日本使印度空襲時折損了許多戰機。陸軍策劃由東京灣登陸,突襲首都內的防空單位,所派遣的部隊都是從海軍陸戰隊升級改建的機械化步兵師,登陸作戰經驗豐富,卻在上岸後遭到頑強抵抗,兩個兩棲步兵師被徹底毀滅,成為印度軍方被輿論攻擊的一大焦點。

  由於無法補給,台灣和菲律賓的日軍孤立奮戰,最後全軍覆沒;日本在亞洲大陸上的城市則被徹底破壞。待札幌、四國失守,東京已成甕中之鱉。二O一七年,東京淪陷,日本遷都紐西蘭。

  勝利的部隊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隨即被調往地球的另一面;在亞洲的烏拉山脈,血戰方酣。

2009-02-03

【遊戲誌】文明戰記:阿拉伯

  為了避免傷亡,印度三軍聯合作戰,首先艦載戰鬥機與海軍主力艦以轟炸或艦炮岸轟方式摧毀目標城市的防禦工事,陸基轟炸機接著以燒夷彈損耗城內部隊的戰力,最後由陸軍機械化部隊發動攻擊,佔領城市。

  這樣的攻擊流程對阿拉伯最為有效:首都麥加與大城葉門皆靠海,阿拉伯半島東側的油田又為印度持有,駐有三個裝甲師與一個步兵師,可以直接發動攻擊。然而阿拉伯人民極為團結,以火槍騎兵與戰車周旋,誓死抵抗;四支部隊和印度洋艦隊花了十七年,終於底定阿拉伯半島;二OO五年,阿拉伯放棄麥加,遷都南非。

  但在印度鐵蹄節節勝利之時,印度內部卻出現不同的聲音。

  為了商業利益,印度帝國很早就貫徹全民參政權、自由市場與宗教自由;然而當國策轉為征服之時,人民反對侵略戰爭的聲音便無法忽視。戰事初起,許多離島城市出現反戰的抗議人潮,這些城市由於孤懸海外,工業產能不足,僅僅具備基本建設,甚至連劇院、輸水道等都付之闕如,生活水準與品質遠遠不如本土城市。於是阿書王推行補助計畫,補強各地方的文化與生活建設,印度生活品質平均大為提高,反戰運動也就不再那麼激烈。

  人民的抗爭雖然平息,太平洋的戰火卻方興未艾。

2009-02-02

【遊戲誌】文明戰記:失策

  自綠野駛入黃沙的竟是一隊早期坦克,大出阿書王意料之外。

其實印度自恃科技先進,並未充分做好情報工作,既沒察覺俄日阿拉伯早已祕定攻守同盟,也不知道俄國已經發展出現代的動力運輸車輛。幸而隱形轟炸機的數量足以覆蓋整個中亞,威力所及之處數百年來的地形開發成果都被轟炸殆盡,曠野中毫無遮蔽的部隊也被炸得七零八落,好不容易接近阿富汗的部隊尚未站穩陣腳,便被碉堡中等候已久的現代戰車各個擊破。

  看來俄羅斯並無能力攻擊阿富汗,於是埋伏在波斯北方領土境內的裝甲軍團便北向突入俄國凍原,準備攻城。

  這時情報工作的疏失越來越明顯,阿書王竟然不知道隱形轟炸機的航程不及於北方俄羅斯城市,而且不列顛帝國伊莉莎白女王不願意讓印度艦隊借道北極海,阿書王只好將原本安排攻擊俄羅斯平原城市的炮兵調往北方,北方軍團在等候會師期間被俄羅斯的陸戰隊突襲,損失了一個攜帶醫療器材的機械化步兵師。

  原本認為可以高枕無憂的空軍也傳來壞消息,俄國和日本城市都駐紮有防空步兵,數量不少,空襲過程因而異常危險。阿書王只好把印度洋沿岸的兩棲步兵師派往太平洋,這段時間內太平洋艦隊原地空轉,損耗軍需。

  不過能在戰鬥初期便發現弱點,阿書王得以立刻重新調整部隊,各地新訓練的炮兵、戰鬥機駕駛也陸續到前線報到,印度帝國目前不會有立即性的危險,能挫敗她的只有時間。

【遊戲誌】文明戰記:出擊

  拿破崙與希特勒征服俄國的企圖都敗於同樣的原因:天寒地凍,孤軍深入。而回師之後帝國腹背受敵,於是滅亡。阿書王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決定先解決較為弱小,腹地不深的日本與阿拉伯,北太平洋二O一、二O三艦隊直奔日本,印度洋三O一艦隊的駐地就在紅海出口,隱形轟炸機第一批炸彈在葉門落下。

  中亞地區是否能夠穩守,實是戰局關鍵。中亞地區為兵家所爭之地:印度勢力由東南方伸入,在滾滾黃沙中建阿富汗城,賴畜牧起家;波斯原處西南,穿越印度國土在北方建立殖民地,西與俄羅斯以烏拉山為界;俄羅斯在更北的凍原上建立三座城市,藉由人工灌溉闢田養民。西方天山山脈雖為蒙古勢力範圍,但十二世紀印中聯軍大敗蒙古南征軍之後,彼已無重要地位。


※ 綠線:山脈 藍線:河流

  如果中亞不守,哥薩克騎兵便能長驅直入帝國核心。俄羅斯平原廣大,又不宜輕易深入。且阿富汗周邊沙漠中早已建立大量碉堡與四通八達的鐵路網,防禦支援非常方便,於是印度軍在原地守株待兔。果不其然,俄羅斯雖是被迫應戰,卻主動派軍出擊。

  然而自綠野駛入黃沙的東西,卻大出阿書王意料之外。

【遊戲誌】文明戰記:1988年歐亞非


 
紅 :日 本  紫紅:中 國 褐 :蒙 古
橘 :俄 國  灰 :德 國 白 :英 國
藍紫:法 國  紫 :羅 馬 藍綠:希 臘
膚 :西班牙  淺褐:馬 利 淺黃:埃 及
綠 :阿拉伯  淺藍:波 斯 淺紫:印 度

位置都與真實世界相符,只是未必出現於同一時代;
美洲地區尚有北美的美國、印地安,南美的印加。

【遊戲誌】文明戰記:宣戰

  在確定三個一等強國:中國、埃及與不列顛對印度都十分有禮貌之後,阿書王在一九八八年命令最後一批裝甲師前往中亞,隨即對俄國凱瑟琳女皇宣戰。然而高傲自負的阿書王只注意到世界前六強(還有非洲馬利、中歐德意志、東歐俄羅斯),沒料到宣戰後,兩個落後國家:德川家康領導的日本和薩拉丁治下的阿拉伯,立刻與印度為敵。

  兩千年前印度帝國東進太平洋時,便發現台灣及菲律賓地區已被日本佔領;兩國為了爭奪澳洲,海上競逐了一百多年,最後印度佔領澳洲大陸,日本則在紐西蘭落腳。長期以來,兩國海權的爭執不用刀槍而以文化,印度竭力贊助南洋地區寺廟、圖書館、大學、戲院的設置;然而台灣與菲律賓兩地的日本文化圈始終不見退縮,南洋印度文化至多推播到和當地城市經濟圈相同的範圍--這僅僅滿足城市充分發展的基本條件。

  至於西亞的阿拉伯,和鄰國波斯同為印度與非洲霸權埃及的緩衝國,原本就是阿書王亟欲併吞的目標。這次對俄羅斯宣戰後,兩個眼中釘同時主動宣戰,可說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的是,原本以為僅限於陸地爭鬥,現在則要兩面作戰,海陸全參,作戰範圍廣達半個地球;遙想當年拿破崙與希特勒都栽於征俄,阿書王不禁忐忑。

  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當中亞的隱形轟炸機升空之時,半個地球外的夏威夷艦隊也駛出港口,同時向敵人的城市出發。

【遊戲誌】文明戰記

  印度建國以來,阿書王 Asoka 的子民遍及世界三大洋,除了冰島為法國領有,菲律賓、台灣、紐西蘭為日本佔據之外,世界上所有島嶼都是印度帝國的一部分。以海洋帶來的利益最主要就是貿易收入,深知知識為力量之母的阿書王將貿易的豐厚收入都投資在文化與科技建設之上,在二十世紀初就將已知的科技研發完畢,成功發射移民宇宙的太空梭。

  然而阿書王的野心是沒有止境的;太空梭出發之後,他的目光立刻回到地表。首先將各地駐軍升級至最新銳兵種,然後籌建了七支艦隊,分駐南北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在窮兵黷武的過程當中,國內改行資本至上政策,年輕的城市優先發展經濟建設,阿書王並以聯合國秘書長的身分,先後提案通過單一貨幣、全球市場、全民參政權等等,要求各國遵奉。其實這是為了更加拓展印度的經貿優勢,並讓缺乏奢侈品的世界各國無法安撫民間的反戰聲浪。

  一九八O年,在中亞的阿富汗完成了人類史上第一枚洲際飛彈 I.C.B.M. ,聯合國隨即通過了核武擴散條約,使它成為史上最後一枚核子武器,印度成為唯一的核武強權。聚集在中亞的,還有數十個裝甲師、炮兵師、機械化步兵群、攻擊直升機群,以及升火待發的隱形轟炸機大隊。這一切都是為了邁向天下布武的第一站:凱薩林女皇御下的俄羅斯帝國。

自己的英語自己救 Save your English NOW!

我研究的領域是科技輔助語言學習,不只是華語,各種語言都可以;所以正在自己救自己的英語。 我的求學時代國中才開始有英語課,而我幾乎是一開始就放棄了學習英語。雖然我喜歡看書,但沒有人提醒我英語的閱讀資源是最豐富的。等我到了碩士班,因為修課需要直接閱讀原文期刊,才開始過著艱辛的英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