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動、振動,到底該怎麼動?震振古今同音,古書中兩者互相通假,屢見不鮮。對現代人而言,最難確定的就是「震動」和「振動」了。
震的本義是雷擊,見於詩經。雷擊撼動萬物,因此震有撼動的意思,例如「地震」。雷擊使人驚恐,以此形容人的情緒,如「震驚」、「震怖」、「震悼」、「震怒」;或是造成的效果,如「震撼」、「震懾」、「震動」。
振的本義是拯救,通賑。賑災就是要拉起災民的生活水準,於是振有起的意思,如「振作」、「振奮」、「振興」、「振救」、「振武」。振還有抖動、揮動的意思,詩經有「振羽」;左思詠史詩:「振衣千仞崗」;另外還有「振臂」、「振筆疾書」。一個比較特別的用法是「振古」,意思是從古、自古。有些時候振還假借為正,意思是糾正。
「振動」原本是古代的禮儀,九拜之一,方式是兩手相擊而拜,可能類似在寺廟參拜時的動作。但是,振本身有「抖動」之義,所以在物理學上的「振動」,指的是物質有規律的往返顫動,「振幅」則是振動的幅度。
什麼時候是「震動」、什麼時候又該「振動」呢?如果要強調物體自身抖動、揮動,那就應該用振;如果物體的運動是因為外力的衝擊,那就應該用震。例如房屋不斷「震動」,表示可能有地震或爆炸;昆蟲的翅膀不斷「振動」,因為牠在飛行。如果房屋在「振動」,而你很確定購屋時沒有加裝房屋的變形功能,那可就表示房屋活過來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