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層一向重視人文而輕忽自然;諡法:經天緯地曰文,但是漢文帝可不是天文氣象與地球科學的博士,所謂天地仍然是指人間。然而人生活於天地之間,人的數量越大,活動越多,和天地的交互作用就越來越緊密;一旦天地反撲,後果也愈發不可收拾、不堪設想。每個人都應該對我們身處的大自然有些了解,但中學時代的地球科學既貧乏又枯燥,完全引不起人的興趣呢。
書名:天與地
作者:王寶貫
出版:牛頓出版社
類型:天文學、行星構造學
從渺遠的宇宙到今天的天氣,從南北極的冰山到陽明山的火山活動,人類對宇宙和我們這顆藍星已知的了解不能說多,但已經足以讓我們目眩神迷,嘆為觀止。作者本人又有豐富的中文素養,不時引用中國典籍中對天文、地理的記載,佐證自古以來天地之學其實一直與我們常相左右。雖然是一九九六年的老書,但每回重看此書都有不一樣的收穫。
【用途】航向宇宙、到其他行星殖民前必讀
2009-09-17
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
訂閱:
文章 (Atom)
自己的英語自己救 Save your English NOW!
我研究的領域是科技輔助語言學習,不只是華語,各種語言都可以;所以正在自己救自己的英語。 我的求學時代國中才開始有英語課,而我幾乎是一開始就放棄了學習英語。雖然我喜歡看書,但沒有人提醒我英語的閱讀資源是最豐富的。等我到了碩士班,因為修課需要直接閱讀原文期刊,才開始過著艱辛的英語學習...
-
甲骨文與鐘鼎文當中還沒有灑。小篆的灑,从水麗聲,本意是將水揮散成珠;麗的本義是群鹿同行,有連續之意味,灑水則水珠同時連續散出。 將水揮散成珠的目的是清潔,也就是用水掩洗地面的塵土。原本用來修飾動詞,後來獨立成一個動作。 禮記內則:「灑埽室堂及庭。」 ...
-
震動、振動,到底該怎麼動?震振古今同音,古書中兩者互相通假,屢見不鮮。對現代人而言,最難確定的就是「震動」和「振動」了。
-
是「哀戚」還是「哀淒」?查哀戚一詞,出自史記。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其執喪,哀戚甚悼。 至於另一個寫法則不見典籍。然而這個求新求變的時代,一句「以前沒人用過」是不能滿足各位的求知慾的。讓我們看看戚與淒的傳統用法,看看為何「哀戚」比較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