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9

政治研磨論 The Grind in Politics(初稿)

摘要:本文認為團體中發生問題的根源在於內部的摩擦與研磨。首先我們區分團體的組成為三個部分:擁有權力的菁英,佔大多數的群眾,團體所擁有的資源。這三個部分的交互作用產生體制與經濟,形成一個五層的三明治結構。然後探討團體中發生問題的根源:摩擦與研磨,意指五個層級之間的衝突,和某一層級對相鄰層級的改變。最後,我們以中國為例,探討團體內各階層相互研磨所產生的問題,以及中國主要的問題根源:體制研磨群眾,而群眾無法研磨體制;並以此點出言論自由的價值。

1. 三級結構
拉斯威爾指出,一個團體當中的益處可以分為可以分為敬意 (deference)、收入、安全三種;權勢人物 (the influential) 能夠得到最多上述的利益,成為菁英 (elite),剩下的則是群眾 (mass) (Lasswell, 1936/1995)。團體的存在,復有賴於所處環境提供的資源 (resource);因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三級結構:

菁英 Elite
群眾 Mass
資源 Resource

2. 三明治結構
相鄰的三級結構之間會發生交互作用。團體當中的群眾如何進入菁英階層,菁英何時失去權力成為群眾,這些流動方式就是這個團體的體制 (system);群眾與資源的交互作用,如何生產與分配資源,則產生經濟 (economy)。因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三明治結構:

菁英 Elite:有權力者,少數人。
體制 system:權力遞嬗的方式,決定誰可以擁有權力。
群眾 Mass:無權力者,大多數人。
經濟 economy:團體生產與分配資源的方式,取決於群眾擁有技術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資源 Resource:團體所在的環境中所有可利用的資源。

2.1 團體性質的差異
任何團體都會有菁英、群眾與資源;其性質差異在於體制與經濟。以常見的團體為例:實行民主政治的社會,其體制特徵是選舉輪替,每隔一段時間,群眾互相推選出一批人成為菁英,任期屆滿,這些菁英失去權力,再度成為群眾。在寡頭政治獨裁統治的社會,體制特徵是內定輪替,群眾能否透過體制成為菁英,哪些菁英會失去權力,由已有的菁英階層決定。實行封建制的社會,其體制特徵是分封制,既有的菁英階級將部份資源交給特定成員,使後者成為新的菁英,或是擴大原有權力;菁英之間有特定的權利義務關係,不能隨意褫奪下級菁英的權力。在公司企業中,其體制特徵是資本晉升,群眾藉由業績升遷或購買股票等方式,獲得企業內的權力。實行資本主義的國家,其經濟特徵是資本私有制,成員的財產權受到團體的保障,人人都可以投入自己擁有的資本以擴大生產能力,獲得更多資本。實行社會主義的國家,其經濟特徵是資本公有制,投入資本擴大生產的行為由「社會」進行;但因為「社會」本身不具有行為能力,因此委託國家、政黨等有實際行為能力的團體操作。實行奴隸制的社會,部分群眾會被當作可以任意操作的資源。

2.2 影響力與必要性
一般而言,在這個五層的三明治結構當中,越上層越有影響力;菁英很容易可以改變體制,體制很容易影響群眾,群眾的行為決定了經濟發展,經濟活動決定了什麼是資源以及如何利用資源。然而,五層結構中,越下層則越必要:資源不足無法產生足夠的經濟活動,經濟蕭條限縮群眾生活,群眾不配合體制就無法運作,沒有體制菁英無法遂行權力。

3. 問題
在探討團體發生的問題時,論者可能指出五層結構當中的某個層級出了問題:
菁英 (E):領導人是否能理解國家面臨的問題?是否能擬定適當的對策?
體制 (s):權力遞嬗的方式是否會導致腐敗?能否盡量選拔出優秀的人才掌握權力?
群眾 (M):團體中大多數成員的性格與意願是否符合時代潮流?
經濟 (e):團體採行的經濟制度是否合乎人性與團體需求?
資源 (R):團體所在的環境是否有足夠的資源?

以當代中國為例,常見的說法有:
E:習近平治國無方。
s:一黨專政導致政治腐敗。
M:中國人的民族性,或是所謂的「支性」。
e:中國不應採用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
R:中國缺乏關鍵的天然資源。

然而,單獨指出層級發生的問題,忽略了這些層級之間的交互作用。體制源於菁英與群眾的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制度,又會與菁英和群眾交互作用。群眾和資源的交互作用產生經濟制度,經濟制度又會與群眾與資源交互作用。這些次生交互作用,是一種摩擦與研磨的關係。

3.1 摩擦 friction 與研磨 grind
五層結構的每一層都會與相鄰的階層發生摩擦。菁英會與體制摩擦:體制限縮菁英的權力,菁英會設法規避體制的限制。群眾會與體制摩擦:體制限制了群眾的自由,群眾會設法利用體制的漏洞。群眾會與經濟摩擦:群眾不斷形塑當代經濟活動的發展,但必然有些群眾無法適應經濟潮流,難以順利取得自身需要或想要的資源。經濟與資源會有摩擦:資源限制了生產與分配資源的方式,生產方式可能破壞環境,減損環境中的可利用資源。

摩擦可能進一步發展為研磨,研磨是將固體物質轉化為較小顆粒的行為;在我們的三明治結構中,研磨是指某個層級致力於永久改變相鄰層級。例如,菁英致力於修改體系,確保自己可以持續掌握權力或是掌握更多權力,這是菁英對體制的研磨。經濟活動會對環境產生各種傷害,導致難以恢復的變化,這是經濟活動對環境資源的研磨。在民主國家,群眾可以透過體制(選舉制度)影響菁英,讓菁英修改體制以適應群眾需求,例如婦女參政權、全民直選國家領導人、降低投票年齡等等;這是群眾對體制的研磨。相對的,被視為菁英專制的國家,群眾無法透過體制影響菁英,因此只能被體制研磨,順服體制的要求,或是乾脆考取公務員,成為體制的一部分。沒錯,我們就是在說中國。

4. 中國的研磨現況
我們用三明治結構來觀察當代中國的研磨情形。

a.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年通過第五個修正案,該次修憲刪除國家主席、副主席「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的限制,讓特定領導人可以持續連任;這是菁英對體制的研磨。
b. 習近平利用反貪腐的措施打擊政敵;公務員只知上級命令,不敢根據狀況應變;這是體制對菁英的研磨。
c. 中國言論場域中不斷發生政府控制評論的現象;中國人維權上訪的遭遇;新疆地區維吾爾人的「再教育營」;中國防疫措施嚴重影響疫情地區正常生活;中國補教界一夕之間清零;徐州豐縣鐵鍊女事件;這些都是體制研磨群眾。
d. 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中國群眾企圖研磨體制,這個嘗試在六月四號戛然而止。
e. 恆大危機等重要經濟事件,或許可以視為經濟對群眾的研磨。
f. 中國改革開放之後急速發展,造成大量汙染,這是經濟對資源的研磨;反過來,汙染嚴重破壞了中國人的居住環境,這是資源對經濟的研磨。

我們可以看出,當代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體制對群眾的單方面研磨。中國共產黨雖然在《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白皮書中強調其憲法中所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然而其所列出的八個民主黨派,並無政治權力,其運作被共產黨嚴格控制;這種「民主黨派」就和其他人民團體一樣,只是群眾的一部分,並非菁英階層;而中國目前施行的「選舉」制度,也沒有促成中國執政黨派輪替的空間;擁護當代中國政府的人士也不諱言支持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因此中國的菁英實質上只會進行內定輪替,沒有群眾獲得權力的空間。而施行內定輪替的團體,勢必會有體制單方面研磨群眾的現象,因為群眾無法透過體制影響菁英,也無法自行改變體制,只能任體制擺布。

體制能夠研磨群眾的優點是團體可以短時間扭轉某種局面:例如 4f. 中環境汙染的問題,促使中國政府在 2013 年九月提出通稱大氣十條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及其他環境保護措施;這是菁英透過體制影響群眾改變經濟,從而遏止經濟對資源的研磨。中國政府所謂的「集中力量辦大事」,就是依賴體制對群眾的研磨力量。然而,同樣的模式,也可能造成完全不同的後果,例如中國大躍進時期的除四害運動,毛澤東(當時中國唯一的菁英)認為麻雀不好,於是發起「轟麻雀」(體制研磨群眾),最後造成農業上的重大災難(群眾研磨經濟)。

較近的例子是香港施行國安法;中國無視當初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承諾,強行將中國體制植入香港,大力研磨香港群眾。最新的例子則是中國因應武漢肺炎的防疫措施。中國政府一再標榜自己是防疫模範生,歡迎全球各國「抄作業」;但實際上從武漢封城開始,就是用體制的絕對力量研磨群眾,防疫高於一切,以至於輿論指出中國除了 COVID-19 以外再無別的疾病,中國人的死因除了 COVID-19 之外什麼都可接受。目前的高潮是上海封城防疫,即使是眼高於頂的上海人,也只是中國體制研磨的對象之一。有人說民主自由不能當飯吃,現在中國人連說自己沒飯吃的自由都沒有。而香港與上海剛好是中國經濟的火車頭,這佐證了我們的三明治結構中,上層比下層更有影響力。然而,下層比上層更有必要性,香港與上海經濟的衰敝,對於中國的將來,也勢必發生不可忽視的效果。

5. 小結
本文企圖建立一個三明治式的模型,解釋團體中的權力結構與問題可能產生的根源。根據團體中利益的分配和內部交互作用,我們可以推導出團體的五層三明治結構:掌握權力的菁英,決定權力遞嬗的體制,佔據大多數的群眾,決定生產與分配方式的經濟,以及團體可利用的資源。這五個階層,越上層越有影響力,越下層越有必要性。五個階層都會與相鄰的階層產生摩擦,嚴重時會出現研磨的現象,意指其中一個階層致力於永久改變相鄰階層。

在施行民主制度的社會,群眾可以研磨體制,將體制改善為更適合群眾的形態,方法是透過選舉影響菁英,讓菁英修改體制以適應群眾需求。施行菁英專制的社會,群眾只能被體制研磨,順服體制的要求,或是乾脆考取公務員,成為體制的一部分。中國是典型的菁英專制國家,體制研磨群眾的現象不但明顯而且廣泛;其優點是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缺點是群眾無法對抗菁英階層錯誤決策所帶來的災難,例如大躍進、港區國安法和防疫封城。

由於大多數人屬於群眾,多數人應當嚮往群眾研磨體制,而不是被體制研磨。但在這同時,菁英階層也致力於研磨體制,擴大其既有的權力,掌握新的權力。如果權力使人腐化是一種必然的結果,理想的體制應當盡可能容許群眾研磨體制的可能性,即使這樣的代價是造成體制運行的不穩定。這便是言論自由的價值;當政府利用體制力量研磨群眾的言論自由時,也就斷絕了群眾改善體制的機會。而後果,將由團體所有成員共同承擔。

沒有留言:

自己的英語自己救 Save your English NOW!

我研究的領域是科技輔助語言學習,不只是華語,各種語言都可以;所以正在自己救自己的英語。 我的求學時代國中才開始有英語課,而我幾乎是一開始就放棄了學習英語。雖然我喜歡看書,但沒有人提醒我英語的閱讀資源是最豐富的。等我到了碩士班,因為修課需要直接閱讀原文期刊,才開始過著艱辛的英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