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5

【酷研究】洗衣論

你身邊的男人洗衣服嗎?如果不,很可能不是他不願意,而是他辦不到。
讓我們回顧一下洗衣服的過程:

1. 收集家裡所有待洗衣物。
2. 將衣物放進洗衣機。
3. 操作洗衣機洗濯衣物。
4. 將衣物脫水、烘乾。
5. 將衣物取出,收起來。

即使你一輩子沒洗過衣服,應該也會覺得洗衣服是很簡單的事情;不就是五個階段嗎?哼哼,魔鬼就在細節裡,這裡的每一步都代表著許多工作!

1. 家裡所有的衣物都要洗嗎?外套呢?西裝呢?圍巾呢?你需要熟悉每個家人的生活情況,記得他們和這些衣物的互動關係。
2. 很多衣服不適合用洗衣機,例如女性的貼身衣物,比較精緻的衣服,有許多配件的衣服;偏偏這些嬌嫩的衣物通常都比較貴。
3. 衣服是什麼顏色?會褪色嗎?至少要分成白色和有色衣物。
4. 洗衣的水溫是多少?衣服要套洗衣袋嗎?
5. 很多衣物不能烘乾;即使可以烘乾,棉織品的烘乾溫度不能太高否則會縮水,床包被套的溫度不能太低否則乾不了。
6. 取出的衣物要分門別類整理:上衣要摺好,襪子要配對,褲子不摺要掛起來,更別提西裝襯衫、大衣圍巾等等麻煩的東西了。

由上述討論可知,是否具備洗衣服的能力,取決於:
a. 你對衣物主人生活習慣的理解與記憶能力。
b. 你對衣物顏色的辨識能力。
c. 你對衣物性質的辨識能力。
d. 你對不同性質衣物處理方式的記憶能力。
e. 你對各種衣物收納方式與位置的記憶能力。
f. 處理上述這一切過程的管理能力。

因此洗衣服其實是一種多維度、高層次的思維活動,要熟悉家中所有衣物的性質、經歷、位置,以及相關設備的操作流程,和整個洗衣活動的處理流程。像這樣的思維活動,必然牽涉到人類的認知能力。

談到認知能力,就必須談到三個重要的理論:
A. 訊息處理理論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B. 有限容量理論 (limited capacity theory)
C. 認知負荷理論 (cognitive load theory)

訊息處理理論認為,人對於訊息的處理歷程可以分為三大部分:輸入與輸出,編碼與解碼、儲存與提取。來自外界的刺激,和人所產生的反應,都經由這三個處理階段。也就是說,當我們看到家裡有一件衣服時:

1. 這件衣服穿過了嗎?
2. 這件衣服要洗嗎?
3. 這件衣服要手洗嗎?
4. 這件衣服是什麼顏色?
5. 這件衣服是什麼材質?
6. 這個材質的衣物可以烘乾嗎?
7. 這個材質的衣物的烘乾溫度是多少?
8. 這件衣服要摺嗎?
9. 這件衣服要怎麼摺?
10. 這件衣服要收哪裡?

每一件衣服都有這些問題,而所謂的洗衣服絕對不是只洗一件衣服;因此而產生的訊息量非常龐大。有限容量理論告訴我們,人的工作記憶等等認知能力是有限的,不能無限制的處理訊息。因此,洗衣服其實是一種高認知負荷的工作,與人腦的工作記憶容量有關;雖然還沒有形成共識,但有研究指出,男性的工作記憶比女性要小,比較難以勝任多重認知任務,也較難在被打斷之後恢復專注。這可能就是男性較少負責家中洗衣工作的原因,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如何讓人們學會這種高認知負荷的工作呢?我們需要認知負荷理論。該理論將認知負荷分為三類:
a. 內在認知負荷 ((intrinsic) 取決於處理對象本身的內部互動性,無法輕易改變。
b. 外在認知負荷 (extraneous) 來自於處理對象的組織或設計方式不當,應該避免。
c. 有效認知負荷 (germane) 來自良好的訊息處理架構,有助於學習者了解處理對象。

從前面的討論可以知道,衣物的實際位置、理論位置、經歷、形式、顏色、材質都會造成內在認知負荷,無法避免;如果家裡人比較沒有收納習慣,衣物隨意放置,就會造成外在認知負荷;因此唯一的方式就是建立明確的衣物處理架構,協助學習者了解洗衣服的重點與流程,經過一遍又一遍的練習之後,就可以掌握洗衣服的精要了。

不過相信每個教過別人洗衣服的人,都會發現自己洗還比較快。別擔心,隨著 AI 的發展,科技輔助家務工作 (technology enhance housework, TEHW) 的時代很快就要來臨了,屆時人們大概就不必煩惱洗衣服的問題了。

在那之前,就找個/當個會洗衣服的老公吧!

沒有留言:

自己的英語自己救 Save your English NOW!

我研究的領域是科技輔助語言學習,不只是華語,各種語言都可以;所以正在自己救自己的英語。 我的求學時代國中才開始有英語課,而我幾乎是一開始就放棄了學習英語。雖然我喜歡看書,但沒有人提醒我英語的閱讀資源是最豐富的。等我到了碩士班,因為修課需要直接閱讀原文期刊,才開始過著艱辛的英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