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5

【講義】敘述、故事與小說 How to tell a story 06-1_2010-01-30 期中考後第六次華文課:敘事焦點與歷史演義

*本講義為筆者任教於泰國泰北建華綜合高級中學時之自編補充教材。

有一位單車騎士,想從清萊騎到清邁,不幸在半路上【拋錨】,他只好牽著車慢慢走,找下一家單車店修一修。一輛帥氣的藍色摩托車停下來,問他需不需要幫助。因為摩托車沒辦法載人又載單車,摩托車騎士想了一個辦法:他拿出一條繩子,一端綁在摩拖車行李架上,另外一端綁在單車【龍頭】上,慢慢拉著走;如果單車騎士覺得速度太快了,就【撳】單車鈴。


一開始沒有問題,直到另外一輛帥氣的紅色摩托車經過。紅色摩托車騎士不屑的看了藍色摩托車一眼,長按著喇叭,【呼嘯而去】。藍色摩托車騎士不高興了:都是同一型的摩托,難道我會輸你嗎?換檔催油門,【急起直追】。

公路警察注意到了,立刻通知前面的警察:「注意!有一紅、一藍兩台摩托正在飆車,請立刻加以攔截。還有,你們絕對不會相信的:有一輛單車,在他們後面猛按鈴要超車呢!」
觀點是讀者理解故事的【立場】;觀點移動的【方式】,決定了讀者怎麼理解故事;特殊的觀點,可以讓讀者用【陌生】的角度,重新理解熟悉的事物。

各位可能時常聽到所謂的【第一人稱】觀點或【第三人稱】觀點;第一人稱觀點,敘述者「我」是故事裡的角色,可能是主角也可能是配角,所以又稱為【主觀觀點】。第三人稱觀點,敘述者不在故事中,所以又稱為【客觀觀點】。你們可能還記得六爺寫的〈辛苦的警察杯杯〉,那就是典型的第一人稱觀點。陳元方的故事、兩篇筆記小說和桃花源記,都是第三人稱觀點。

其實,根據敘述時【聚焦】的對象,還有另一種分類。第一種是【無焦點敘事】:敘述者是全知全能的,告訴讀者的資訊比故事中任何一個角色都多;剛剛講的單車故事,就是無焦點敘事,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單車騎士、摩托車騎士和公路警察三個方面的想法。新聞報導和歷史故事通常都是無焦點敘事,因為寫新聞的人和寫歷史的人通常都到處收集資料,他們知道的比實際經歷過那些事情的人還要多。

第二種是【內部焦點敘事】,敘述內容限定在某一個特定角色的視野,描述這個角色的想法、行動及遭遇,我們透過這個角色理解整個小說的世界;六爺的〈辛苦的警察杯杯〉是一篇內部焦點敘事文,你看得到六爺內心的想法,當時的反應,與他看到聽到的現象;可是你不知道警察杯杯在想什麼,也不知道和他講電話的人是不是已經笑彎了腰。【自傳】通常是內部焦點敘事,自傳作者不但告訴你他經歷過什麼,還告訴你當時他內心是怎麼想的。如果把詩經的〈關雎〉當成故事看,也是內部焦點敘事,我們看到這位君子的經歷,也知道他內心的感受,但我們再也沒辦法知道那位窈窕淑女後來發生了什麼事。

第三種是【外部焦點敘事】,只描述故事中某個角色身上發生了什麼事,讀者無從知道角色內心的想法。〈桃花源記〉幾乎是一篇標準的外部焦點敘事文,除了第一段的【漁人甚異之】,我們看不到漁夫內心的感受,只看得到他的行動與遭遇;當桃花源裡的人要求漁夫不要洩漏桃花源的事情時,我們不知道漁夫怎麼打算的,直到他帶了太守的人馬回來;我們也不知道桃花源裡的人在漁夫離開後做了什麼,所以對於為什麼漁夫【尋向所誌】卻【遂迷不復得路】,只能猜想。

大部分的小說,通常使用無焦點敘事的觀點。因為不必【拘泥】於某個角色的【視野】,作者可以自由的安排敘述的順序,課本有個很好的例子,請看第十二課〈楊修的故事〉。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後來逐漸形成三個大勢力:【曹操】的【魏】,【孫權】的【吳】和【劉備】的【蜀漢】,而這三個勢力最後又一一地被【司馬炎】的【晉】收拾掉。記錄這大約一百年間歷史的史書稱為【三國志】。然而,這一百年是亂世中的亂世,亂世當中有三種力量特別重要:第一種是在戰場上殺敵的力量,也就是【武力】;第二種是用頭腦判斷與改變環境的力量,也就是【智力】。第三種是【政治力】,誰能利用政治形勢充實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朋友,擊敗難纏的敵人,便會不斷壯大。擁有這些力量的【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們的言行事蹟會被後人【加油添醋】,不斷地傳說,成為民間表演藝術,例如說書、彈詞、雜劇戲曲等等的材料。到了明代,有一位怎麼考都考不上大學的羅貫中先生,把這些故事匯集起來,去除掉過份神奇怪異的部份,用優美流暢的文筆重新組織,寫成了這部【三國演義】。課本所選的楊修故事,便出自《三國演義》。

演義這個字眼,代表這個故事【有所本】,但經過【渲染】與【再創造】,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引人入勝】;演義的原始材料是民間表演藝術的說話稿,三國的歷史那麼長,不可能一次講完演完,所以演義也分成一【回】一回,每回結束都會說:【欲知後事如何 請待下回分解】;三國演義講的是歷史故事,裡面的人物和事件大部分【真有其人】、【實有其事】,但歷史不可能每一天都【絕無冷場】,所以作者要仔細安排敘述的順序,讓每一回都發生重大的事情,都結束在令人緊張的時刻,讀者才會看完一回就接著看下一回,【欲罷不能】;而且,因為是文學創作,【精采】比【真實】重要,所以作者會讓故事中的人物說一些他們沒說過的話,做一些歷史上沒發生的事情,因為這樣可以讓人物形象更加突出,故事更加精采好看。

也就是說,演義其實就是古代的連續劇。現代的電視連續劇每次播一到兩小時,每一段劇情都會發生一些重大的事情,有些問題必須立刻解決,有些問題則成為【伏筆】,暗示了以後的危機。三國演義也是這樣,無數的事件【錯綜複雜】,【高潮迭起】,成為中國最成功的歷史小說。

沒有留言:

自己的英語自己救 Save your English NOW!

我研究的領域是科技輔助語言學習,不只是華語,各種語言都可以;所以正在自己救自己的英語。 我的求學時代國中才開始有英語課,而我幾乎是一開始就放棄了學習英語。雖然我喜歡看書,但沒有人提醒我英語的閱讀資源是最豐富的。等我到了碩士班,因為修課需要直接閱讀原文期刊,才開始過著艱辛的英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