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4

Roy 的敘事邏輯思考法 Royal Narrative Logic Thinking, RNLT

那個人告訴我:不要講道理,要講敘事邏輯。釐清自己在故事中的位置。弄清楚前因後果。然後找出,推進這個故事的方法。

鄭莊公在讀左傳】,Z015

我沈迷於寫小說。科幻小說。因為我找不到我想看的科幻小說。艾西莫夫的基地很棒,可是沒有真的寫完。沙丘很棒,但是第一卷最棒。尋秦記很棒,寫完了,但是太大男人。

我也沈迷於思考。我搜集和閱讀各種思考技術的書籍。我在書店當場翻完之後決定要不要買。這些書都很有啟發性,但是我想要更多。

2018 年我開始接觸 Critical thinking 關鍵思考。Critical thinking 一般翻譯為批判性思考,但這個翻譯沒有講到關鍵,值得批判。關鍵思考被重新注意,是為了對付網路時代一個非常嚴重而且到現在越來越嚴重的問題:假新聞。據說師大的張校長當時舉行了一個會議,討論假新聞的定義,但最後不了了之,因為任何定義,都會切到不該切到的東西。

那時候我也開始了解教學界所謂的創造力思考。但是我沒有看到令我印象深刻的創造力理論和教學構想。而我是一個從1996年就開始創造小說的人。我應該要很懂創造力才對。

但其實我根本不懂。我甚至不會寫記敘文。我只會寫論說文,我連情書都可以寫成報告,條陳我對受文者如何喜歡等事宜。

小說寫了很多年。2001 年 7 月 6 日開始,我用當時最流行的遊戲 Diablo II 暗黑破壞神二代,寫了「絕地戰記」。這部同人作品一寫就是八年,2009 年 7 月 7 日完結。當時 Gamebase 遊戲基地的暗黑破壞神討論板有很多遊戲小說創作,有人認為我的小說已經脫離了同人創作,進入了文學的領域。

真是溢美了,我其實都在寫論說文好嗎?我不會寫故事。我不知道怎麼塑造角色,不知道怎麼編排對白,不知道怎麼安排劇情。我不懂什麼叫做創造。

直到 2023 年十一月。

十月我生日前後,當時我的指導老師說她沒有辦法繼續指導我了,所以我在博士班的第六年,沒有了指導教授和畢業的機會。我必須想下一步該怎麼辦。我必須思考我的現實故事該怎麼繼續說下去。

但在同時,我的科幻小說,突然有了飛躍性的發展。經過十章的探索後,我的「伊甸記」突然找到了方向,在一個月之內寫完了接下來十七章,總共十二萬字。

然後我找到了新的指導教授,開始學習 ESG。一切看起來都很棒。

可是我又卡住了。我想要自己出版伊甸記,我需要修改我的初稿,可是我改不動。我試著開始詳細書寫角色眼中看到的世界,鉅細靡遺地描繪我想像的宇宙。但我依然是那個不會寫記敘文的人。我不斷修改,反覆重寫,但都無法將初稿進一步提升。朋友指出他覺得過了前十章之後就開始很流暢,那麼前十章要怎麼改?

我毫無頭緒。直到 2025 年八月。

看到一篇韓國情色武俠漫畫。現在流行的長幅。為什麼韓國武俠卻是發生在中原?怎麼人物出現都沒有解釋背景?場景之間的結構是什麼?無數人物出現,衝突解決了一個又出現兩個,劇情不斷推進,從來不回頭解釋前面的問題。一開始是因為很多裸戲,所以繼續看。後來我想知道這些人又怎麼了,之前的事情有什麼進展。然後我就看了四五百頁。

於是我醒悟到:我的小說,太愛解釋了。一個角色出現,主角會思索她的背景和社會地位;一個物品出現,描述它的歷史和市場現況;一個叫做饕餮之眼的技能出現,可以花三百字介紹什麼是電磁波。我很在乎這些設定、背景、脈絡,但讀者並不是來看百科全書。

讀者是來看故事的。

於是我要 Claude 找出伊甸記中所有解釋性文字,嚴格遵循不解釋而是展演的原則,把這些解釋改成演出,十二萬字刪掉四萬補了一萬,最後九萬字完稿,讀墨上架。


讀墨上的伊甸記

Google Play 上的伊甸記


別人覺得好不好看,我不知道。我是默默無名的作者,沒有資源在媒體上買狂轟濫炸的廣告。但這就是我想看的科幻小說。我終於寫出來了。

8/27,讀墨上架。既然已經知道怎麼改,這兩年寫的第二卷草稿就可以拿出來了。9/24,第二卷九萬六千字,完稿。

9/25,想說來休息一下滑個臉書。看到角川徵文比賽。女性向奇幻小說?奇幻小說我知道,絕地戰記就是奇幻。什麼是女性向小說?我問了我認識的所有女生,莫衷一是。 BL 似乎是大宗,但我是不會寫 BL 的。我就把伊甸記拿來,讓裡面的角色到奇幻世界冒險。三天寫了三萬字,終於摸索出方向,10/24,鄭莊公在讀左傳,九萬七千字,角川平台全文免費閱覽:


鄭莊公在讀左傳


別人覺得好不好看,我不知道。但這是我自己可以看一百遍的小說。然後現在我在寫伊甸記第三卷。

剛才這些事情發生的同時,這個學期我每週十六節課,還有一個剛滿三歲的兒子。我可以在公車上寫作,一個多小時公車寫兩千多字。只要我有時間,我就坐下來,聽腦袋裡的妹子們說話,把她們說的話記下來,就是新的篇章。我寫的是史詩級爽文,用史詩的格局,寫男性和女性向的爽文。

發生了什麼事?因為我發現了敘事邏輯思考法:

1. 釐清元素 Elements :人物有誰,地點在哪裡,這些人物與地點有什麼特徵值得注意。

2. 確認結構 Structure :人物之間的關係是什麼,人物跟地點的關係是什麼,這些關係就是事件,人物跟之前的事件又有什麼關係。

3. 編排順序 Order :事件依照時間發生,但不一定需要依照時間敘述。我來決定什麼時候披露什麼事情。可以順著時間說發生的事情,人物可以回憶倒敘,還可以利用各種故事中的媒體,複習之前的事件。只要依照這個敘事邏輯,就可以寫出故事。故事寫出來了,再來打磨。

這個敘事邏輯,可以用在任何有故事性的狀況。比方說學習技能,比方說現實生活。任何地方,可以找出角色、看出關係,爬梳順序的話,就可以用敘事邏輯來思考。

比方說語言學習。語言學習在學什麼?ESO 結構:詞彙 (E)、句子 (S)、情境 (O)。詞彙表達意思,句子陳述慾望,情境代表遭遇的困難。哪個部分是弱項,就有相應的補強辦法。

比方說 ESG。ESG 講的是環境維護和經濟發展的共存狀態。人類顯然過度消耗環境的資源,產生文明系統無法完全處理的廢棄物,這樣人類無法永遠在地球上生活。那要怎麼樣在保持經濟發展的情況下維持環境品質?很明顯就要犧牲一些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這些要犧牲的理所當然,就是 ESG 的主題。ESO 結構: 環境、經濟、人的自由 (E),三者的關係 (S) 非常密切,以前經濟排第一個,現在經濟只能跟環境並列 (O) 第一,那誰要下去屈居第三?當然就是人的自由。我們不能再為所欲為。這是敘事邏輯,不需要看過所有科學研究就可以理解。

比方說 AI 泡沫。沒錯我認為 AI 經濟已經出現泡沫化徵兆。ESO 結構:黃仁勳、AI 公司、AI 使用者 (E)。AI 經濟結構 (S):黃仁勳賣晶片給 AI 公司,實體鏟子;AI 晶片公司賣 AI 雲端系統給使用者,虛擬鏟子。使用者你我用虛擬鏟子幫助工作。但請問 AI 這把虛擬鏟子到底對工作的助益有多大?只能文字接龍,只能模擬情緒,不能邏輯推理的 AI,真的有辦法設計、評估市場、研究知識,完成這些專家才能做的工作嗎?大小企業真的可以靠 AI 生成的文本圖片聲音賺到錢嗎?AI 經濟的賺錢順序 (O),真的足以支持投資人對 LLM 的期待嗎?

比方說加密貨幣。加密貨幣能不能賺錢?一直都能賺錢,因為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一開始價格都很低,現在能存活的幣都上萬倍的價格,投資報酬率很高。但請問比特幣跟鬱金香的差別在哪裡?跟黃金的差別又在哪裡?比特幣是數位黃金,還是數位鬱金香?用 ESO 結構觀察比特幣的投資機制,就可以知道自己到底要不要下場玩,什麼時候又該抽身走。三個元素:比特幣自身,比特幣大戶,比特幣散戶。三種角色,分別在講述什麼故事?

不要講邏輯,講敘事邏輯。釐清有哪些角色,找到自己在故事結構中的位置,然後找到推進故事的辦法。很多事情就算不能因此解決,也會讓你豁然開朗。


沒有留言: